
1951年4月22日,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。十天前实力强大的配资公司,美国麦克阿瑟被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取代“联合国军”总司令一职。新上任的李奇微立即调集34万“联合国军”,妄图一举歼灭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。
志愿军总司令部迅速部署,第19兵团司令杨得志、政治委员李志民指挥第63、第64、第65军,向临津江发起攻击。第63军的任务是攻占江南重要据点绀岳山,并全歼英军第29旅的一部分,尤其是在雪马里地区的格洛斯特营。
4月24日,英军第29旅遭到重创,其中曾在殖民战争中声名显赫、拥有“双徽”殊荣的格洛斯特营损失惨重。第二天,第63军187师561团1营2连排长刘光子在山梁搜索时,意外发现一群溃逃的英军。他凭借果敢与智慧,单枪匹马俘虏了63名敌人。
展开剩余78%三年后,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大会上,斯大林亲自接见刘光子,对他一人俘获如此多英军表示惊讶。刘光子质朴幽默的回答,引得在场众人捧腹,而斯大林则喃喃自语:“不可思议。”
刘光子出生于1921年,内蒙古杭锦后旗双庙镇黄家滩村。家境贫寒,父母辛苦供他读完小学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刘光子19岁时渴望参军,但因当地国军撤退、只有游击队活动不定,他暂时未能如愿。1945年日本投降后,刘光子深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是真正为民,他于1946年前往山西参军,被编入解放军第63军187师。
解放战争期间,刘光子参加了太原攻坚战、石家庄解放等战役,多次立功。1949年随第63军参加兰州、宁夏战役,全国解放后,部队留守整训并参与铁路建设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,第63军调至山东整训,1951年2月正式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,先后参加第四、第五次战役。
第五次战役中,第63军187师突破临津江,攻占绀岳山,并在雪马里对英军第29旅发起进攻。英军遭到重创,格洛斯特营几乎全军覆没。刘光子所在的561团第1营迂回敌后,切断退路,主力从正面夹击,将敌人压缩在狭小包围圈。面对围困,英军陷入恐慌,“联合国军”高层紧急制定营救方案,却被志愿军顽强阻击,多次失败。
4月25日清晨,刘光子带着战友沿山梁搜索,发现约150名溃逃的英军。他果断让战友掩护,自己手持冲锋枪冲下山梁,投掷手雷并大声喊话,制造出志愿军大部队攻来的假象。英军惊慌失措,纷纷举手投降,刘光子最终活捉63名士兵。战后,志愿军561团共毙伤英军580余人,俘获数百人,这支历史悠久的英国王牌部队被彻底击败。
刘光子从不居功自傲,他将战果如实上报。1952年,他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、“孤胆英雄”荣誉称号,并受到毛泽东、周恩来接见。同年,他获得朝鲜“一级战士荣誉勋章”,并受到金日成接见,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53年,刘光子随63军撤离朝鲜,返回国内继续服役。
战后,刘光子积极投身地方建设,历任乡党委副书记、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,多次受国家和地方表彰。他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,《歌唱英雄刘光子》的歌曲也广为传唱,但他始终保持低调,强调实事求是,不夸大个人英雄主义。
1954年,刘光子受邀赴苏联,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,斯大林亲自接见,再次询问他俘获英军的经历。刘光子笑言:“英国佬怕死,我不怕死,当时豁出去了。”斯大林对他的坦诚与勇敢深表钦佩。
刘光子晚年回到家乡巴彦淖尔,育有一子五女,子孙三代从军报国。1997年,刘光子因病去世,享年76岁。他的英雄事迹和战斗用具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,成为永载史册的抗美援朝英雄象征。
刘光子的勇敢与智慧,不仅改变了战场局势,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坚强与果敢。在生死关头,他用行动证明了“狭路相逢,勇者胜”的真理实力强大的配资公司,也为后人树立了忠诚与担当的典范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